電磁感應是一種物理效應,其中變化的磁場會產生電場。這是所有電機(如發電機、變壓器和電動機)的基本原理,也是電能產生及其轉換和使用的基礎。當導電結構暴露于隨時間變化的磁場時,會產生“感應”電壓,從而觸發電流。
2、電磁感應是如何工作的?
根據許多電機的基本原理,一個機器部件產生磁場,在另一機器部件中感應出電壓。通常這兩個部分是機械分離的,因此能量通過氣隙以非接觸方式傳輸。這種分離允許機器設計中的自由度,例如電動機中轉子的旋轉或電磁爐上鍋的加熱。
間隙不一定由空氣填充,但是,間隙中的介質不應不必要地干擾磁場。磁場通常由機器第一部分中的電流產生。這里電流被封閉,從而形成閉合的磁場線。磁場在勵磁電流的直接位置處最大,并且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減小。因此,選擇盡可能小的氣隙是有利的,這樣大部分磁場就在第二機器部件中要感應電流的地方。
實際上,電流和兩個電流的場之間發生相互作用,使得感應電流抵消勵磁電流。然而,為了理解原理,想象勵磁電流產生磁場,然后產生感應電流就足夠了。
關于感應效應,重要的因素是只有磁場的變化才會引起感應電流。出于這個原因,大多數電機都是用交流電運行的。第一機器部件中的交流電在氣隙中產生交變磁場,這反過來在第二機器部件中產生感應交流電。

3、感應加熱還是爐加熱?
將感應加熱與爐加熱進行比較時,一個主要區別很明顯:感應加熱發生在實際工件內。因此,它不受爐子的尺寸或形狀、環境溫度或熱傳遞的限制。
與爐子加熱相比,功率密度可以顯著提高,因此可以非常快速地加熱(幾秒鐘內變成紅熱)。溫度控制靈活。這使得可以實現任何所需的加熱曲線和中間保持階段。加熱也可以局部設置,以便僅加熱工件的單個區域或每個區域具有不同溫度分布的多個區域。
另一方面,長時間保持溫度(例如溫度控制或保溫)對于感應不是最佳的。保溫室與感應預熱相結合是實現此目的的理想選擇。
感應和使用爐子的傳統加熱方法相結合,用于增加現有生產線和新生產線的產量。這稱為混合加熱。上游或下游感應的增加增加了產量并擴大了爐子的溫度范圍。爐子尺寸因此顯著減小,這在空間要求和能源消耗方面帶來了更多優勢。此外,可以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靈活地應對不斷變化的生產要求,因為加熱功率可以“按下按鈕打開和關閉”。混合加熱解決方案可減少廢氣,從而使我們的客戶朝著無二氧化碳生產邁出重要一步。